據報載,第七版的《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》收錄了 char () 一字。同事看見搖搖頭,一副「世風日下,道德淪亡」的樣子。不過栗子妹卻覺得這一條收得好,因為 char 這個字,現在已用得十分普遍,新版詞典不收,有點說不過去。


話說小妹的部門有不少洋人,他們大都熱愛中國文化,於是我們便時常用電郵,相約一起去 yum char (飲茶)。久而久之,大家都習慣了 char 這個字。要我們改用 have tea and eat dim sum in a Chinese restaurant?不好吧,既長又怪!


其實英文一向熱衷吸收外來字,譬如 lychee (荔枝)kowtow (叩頭)chop suey (雜碎)long time no see (很久不見) 等,全都是東風西漸的例子。新詞的出現,全為了方便溝通,或是引入本土沒有的概念,絕不是為著好玩的!為 tea 多找一個同義字,其實沒有甚麼不妥。


* * * * * * * * * *


英文以音譯的方式引入外語,自覺沒有不妥;但中文欲依樣葫蘆,卻是大有問題。要知道,英文中譯的歷史源遠流長,前人已為很多英文字找到貼切美麗的翻譯 (看看陸谷孫所編的詞典有多厚便知道),吾等怎能胡亂改之?在別處看見網友寫道,現在大陸竟然連 beach (沙灘) 也改用音譯!天!那個譯員不是太懶,就是英文太差了吧?


* * * * * * * * * *


週六在《信報》的副刊,看見黃奇智寫了一篇題為〈散法西斯膏〉的文章,其中一段正是關於音譯:


…… 可都不及那一趟,樂曲播完了,主持人說,那是杜托華交響樂團演奏的。


碰巧那是雙語廣播,洋女主持人說,擔任演奏的是 Detroit (底特律) Symphony Orchestra


嘻,這倒有趣。


如此類推,紐約愛樂管弦樂團是否該叫做「鳥躍愛樂管弦樂團」,而三藩市 (San Francisco) 交響樂團也該叫做「散法西斯膏交響樂團」呢?


《信報》二00八年四月十二日


這樣讀著當然覺得有趣,但若文章中全充斥著這樣的「翻譯」,想想也真恐怖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estnut girl 的頭像
    chestnut girl

    chestnut girl的部落格

    chestnut gir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