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日晚,在小巴上聽見新聞報導說,政府將推出甚麼青少年指導計劃。當時因為太累,詳細內容沒聽清楚,要到星期一早上看新聞,才知道個大概──


1) 政府將撥款,安排來自低收入家庭 (?) 的青少年與社工面談,就未來發展路向制訂目標;


2) 為鼓勵這些青少年儲蓄,他們每存一元,政府便會捐一元給他們,最高金額為一萬元。(?)


栗子妹覺得計劃內容很無稽。首先,養成儲蓄習慣不是家教的一部分嗎?香港政府何時變了這些青少年的大家長?還要用到利誘?莫非儲蓄很為難他們?


其次,青少年的未來發展路向,不是他們個人的事嗎?這些私事何時變了公眾問題,要政府出手干預?


之前在《我很蠢,但我教書》中,讀到關於六、七十年代讀夜校的情況。作者憶述,她班上一個學生在讀小五時,某天發現書包不見了,於是哭著跑去告訴母親。誰知她母親說:「既然書包不見了,那以後便不要上學吧!」結果她被逼輟學,到工廠當女工。雖然如此,但她仍然堅持半工讀,最終完成了夜校課程。


現今的年青人,即使生在貧困家庭,成長環境依然比上一輩的人好。但不知怎地,他們卻變得很脆弱,兼且毫不進取。上一輩的人,無論日子再苦,依然可以咬緊牙關過下去;反觀這一輩,只要很小的挫折,便能將他們徹底擊倒。上一段提到的女工,若換成是現今某些年青人,說不定會額手稱慶呢!


不過回心一想,政府要推出此等計劃,也是為勢所逼吧?


記得呂大樂先生在《四代香港人》中慨嘆,現今的社會,再也容不下發展遲緩的人。上一輩的年青人,只要勤力踏實,總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;今日的年青人,若不按著社會公認的路走下去,卻隨時墮進萬丈深淵!


客觀形勢急速變化,教所有人措手不及,政府在這個關節眼上出手,似乎無可口非。但據栗子妹的經驗,不恰當的幫忙,有時其實是一種傷害。拿我的補習學生為例,他知道補習老師會教他做功課,於是一句「我唔識做」,便把功課丟在一旁,心安理得地打機去也!


正所謂長貧難顧,我不覺得政府提供的資助,對來自低收入家庭的青少年有很大幫助。與其把納稅人的錢花在成效不大的項目上,倒不如請各位高官動動腦筋,在社會上為這群青少年製造多點機會吧!


忽然想起在學生的經濟課本中,看到以下一句:香港政府奉行「大市場、小政府」原則。現在連家庭層面也管到了,還算是小政府嗎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estnut girl 的頭像
    chestnut girl

    chestnut girl的部落格

    chestnut gir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